古诗文大全

形式:
杂剧 文言文
  •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

    双鹅飞洛阳,五马渡江徼。
    何意上东门,胡雏更长啸。
    中原走豺虎,烈火焚宗庙。
    太白昼经天,颓阳掩馀照。
    王城皆荡覆,世路成奔峭。
    四海望长安,颦眉寡西笑。
    苍生疑落叶,白骨空相吊。
    连兵似雪山,破敌谁能料?
    我垂北溟翼,且学南山豹。
    崔子贤主人,欢娱每相召。
    胡床紫玉笛,却坐青云叫。
    杨花满州城,置酒同临眺。
    忽思剡溪去,水石远清妙。
    雪尽天地明,风开湖山貌。
    闷为洛生咏,醉发吴越调。
    赤霞动金光,日足森海峤。
    独散万古意,闲垂一溪钓。
    猿近天上啼,人移月边棹。
    无以墨绶苦,来求丹砂要。
    华发长折腰,将贻陶公诮。

  • 绝句漫兴九首·其一

    眼见客愁愁不醒,无赖春色到江亭。
    即遣花开深造次,便教莺语太丁宁。

  • 西溪

    一条横木过前溪,村女齐登采叶梯。
    独立衡门春雨细,白鸡飞上树梢啼。

  • 大司成颜几圣率同舍招游裴园·其七

    城中担上买莲房,未抵西湖泛野航。
    旋折荷花剥莲子,露为风味月为香。

  • 秋兴八首·其四

    闻道长安似弈棋,百年世事不胜悲。
    王侯第宅皆新主,文武衣冠异昔时。
    直北关山金鼓振,征西车马羽书驰。
    鱼龙寂寞秋江冷,故国平居有所思。

  • 泛南湖至石帆诗

    轨息陆途初,枻鼓川路始。
    涟漪繁波漾,参差层峰峙。
    萧疏野趣生,逶迤白云起。
    登陟苦跋涉,䁹盼乐心耳。
    即玩玩有竭,在兴兴无已。

  • 寒夜思友三首·其二

    云间征思断,月下归愁切。
    鸿雁西南飞,如何故人别?

  • 初望淮山

    风裘雪帽别家林,紫燕黄鹂已夏深。
    三釜古人干禄意,一年慈母望归心。
    劳生逆旅何休息,病眼看山力不禁。
    想见夕阳三径里,乱蝉嘶罢柳阴阴。

  • 春暮

    门外无人问落花,绿阴冉冉遍天涯。
    林莺啼到无声处,青草池塘独听蛙。

  • 杂诗七首·其一

    高台多悲风,朝日照北林。
    之子在万里,江湖迥且深。
    方舟安可极,离思故难任!
    孤雁飞南游,过庭长哀吟。
    翘思慕远人,愿欲托遗音。
    形影忽不见,翩翩伤我心。

  • 京口怀古二首·其二

    一昨丹阳王气销,尽将豪侈谢尘嚣。
    衣冠不复宗唐代,父老犹能道晋朝。
    万岁楼边谁唱月,千秋桥上自吹箫。
    青山不与兴亡事,只共垂杨伴海潮。

  • 少年游(十之七·林钟商)

    帘垂深院冷萧萧。花外漏声遥。青灯未灭,红窗闲卧,魂梦去迢迢。
    薄情漫有归消息,鸳鸯被、半香消。试问伊家,阿谁心绪,禁得恁无憀。

  • 上阳白发人

    上阳人,上阳人,红颜暗老白发新。
    绿衣监使守宫门,一闭上阳多少春。
    玄宗末岁初选入,入时十六今六十。
    同时采择百余人,零落年深残此身。
    忆昔吞悲别亲族,扶入车中不教哭。
    皆云入内便承恩,脸似芙蓉胸似玉。
    未容君王得见面,已被杨妃遥侧目。
    妒令潜配上阳宫,一生遂向空房宿。
    宿空房,秋夜长,夜长无寐天不明。
    耿耿残灯背壁影,萧萧暗雨打窗声。
    春日迟,日迟独坐天难暮。
    宫莺百啭愁厌闻,梁燕双栖老休妒。
    莺归燕去长悄然,春往秋来不记年。
    唯向深宫望明月,东西四五百回圆。
    今日宫中年最老,大家遥赐尚书号。
    小头鞋履窄衣裳,青黛点眉眉细长。
    外人不见见应笑,天宝末年时世妆。
    上阳人,苦最多。  
    少亦苦,老亦苦,少苦老苦两如何!
   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,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!

  • 苏武庙

    苏武魂销汉使前,古祠高树两茫然。
    云边雁断胡天月,陇上羊归塞草烟。
    回日楼台非甲帐,去时冠剑是丁年。
    茂陵不见封侯印,空向秋波哭逝川。

  • 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·梅溪

    自爱新梅好,行寻一径斜。
    不教人扫石,恐损落来花。

  • 绝句

    游子春衫已试单,桃花飞尽野梅酸。
    怪来一夜蛙声歇,又作东风十日寒。

  • 梅花二首

    春来幽谷水潺潺,的皪梅花草棘间。
    一夜东风吹石裂,半随飞雪渡关山。

    何人把酒慰深幽,开自无聊落更愁。
    幸有清溪三百曲,不辞相送到黄州。

  • 孟门山

     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,西四十里有风山。风山西四十里,河南孟门山,与龙门相对。《山海经》曰:“孟门之山,其上多金玉,其下多黄垩涅石。”《淮南子》曰:“龙门未辟,吕梁未凿,河出孟门之上,大溢逆流,无有丘陵、高阜灭之,名曰洪水。大禹疏通,谓之孟门。”故《穆天子传》曰:“北发孟门九河之磴。”

      孟门,即龙门之上口也。实为河之巨阨,兼孟门津之名矣。此石经始禹凿,河中漱广。夹岸崇深,倾崖返捍,巨石临危,若坠复倚。古之人有言,水非石凿,而能入石,信哉!其中水流交冲,素气云浮,往来遥观者,常若雾露沾人,窥深悸魄。其水尚奔浪万寻,悬流千丈,浑洪赑怒,鼓若山腾,浚波颓垒,迄于下口,方知《慎子》,下龙门,流浮竹,非驷马之追也。

  • 归田四时乐二首·其二·夏

    南风原头吹百草,草木丛深茅舍小。
    麦穗初齐稚子娇,桑叶正肥蚕食饱。
    老翁但喜岁年熟,饷妇安知时节好。
    野棠梨密啼晚莺,海石榴红啭山鸟。
    田家此乐知者谁,我独知之归不早。
    乞身当及彊健时,顾我蹉跎已衰老。

  • 龟山

    我生飘荡去何求,再过龟山岁五周。
    身行万里半天下,僧卧一庵初白头。
    地隔中原劳北望,潮连沧海欲东游。
    元嘉旧事无人记,故垒摧颓今在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