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文大全

形式:
杂剧 文言文
  •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

    汀洲无浪复无烟,楚客相思益渺然。
    汉口夕阳斜渡鸟,洞庭秋水远连天。
    孤城背岭寒吹角,独树临江夜泊船。(独树 一作:独戍)
    贾谊上书忧汉室,长沙谪去古今怜。

  •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

    残灯无焰影幢幢,此夕闻君谪九江。
    垂死病中惊坐起,暗风吹雨入寒窗。

  • 临江仙·淡水三年欢意

    淡水三年欢意,危弦几夜离情。晓霜红叶舞归程。客情今古道,秋梦短长亭。
    渌酒尊前清泪,阳关叠里离声。少陵诗思旧才名。云鸿相约处,烟雾九重城。

  • 自题金山画像

    心似已灰之木,身如不系之舟。
    问汝平生功业,黄州惠州儋州。

  •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

    汲井漱寒齿,清心拂尘服。
    闲持贝叶书,步出东斋读。
    真源了无取,妄迹世所逐。
    遗言冀可冥,缮性何由熟。
    道人庭宇静,苔色连深竹。
    日出雾露馀,青松如膏沐。
    澹然离言说,悟悦心自足。

  •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

    一丘常欲卧,三径苦无资。
    北土非吾愿,东林怀我师。
    黄金燃桂尽,壮志逐年衰。
    日夕凉风至,闻蝉但益悲。

  • 寄内

    试说途中景,方知别后心。
    行人日暮少,风雪乱山深。

  • 普天乐·秋江忆别

    晚天长,秋水苍。山腰落日,雁背斜阳。壁月词,朱唇唱。犹记当年兰舟上,洒西风泪湿罗裳。钗分凤凰,杯斟鹦鹉,人拆鸳鸯。

  • 南乡一剪梅·招熊少府

    南阜小亭台,薄有山花取次开。寄语多情熊少府;晴也须来,雨也须来。
    随意且衔杯,莫惜春衣坐绿苔。若待明朝风雨过,人在天涯!春在天涯。

  • 登科后

    昔日龌龊不足夸,今朝放荡思无涯。
    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

  • 丰乐亭记

      修既治滁之明年,夏,始饮滁水而甘。问诸滁人,得于州南百步之近。其上则丰山,耸然而特立;下则幽谷,窈然而深藏;中有清泉,滃然而仰出。俯仰左右,顾而乐之。于是疏泉凿石,辟地以为亭,而与滁人往游其间。

     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,用武之地也。昔太祖皇帝,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,生擒其将皇甫辉、姚凤于滁东门之外,遂以平滁。修尝考其山川,按其图记,升高以望清流之关,欲求辉、凤就擒之所。而故老皆无在也,盖天下之平久矣。自唐失其政,海内分裂,豪杰并起而争,所在为敌国者,何可胜数?及宋受天命,圣人出而四海一。向之凭恃险阻,刬削消磨,百年之间,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。欲问其事,而遗老尽矣!

      今滁介江淮之间,舟车商贾、四方宾客之所不至,民生不见外事,而安于畎亩衣食,以乐生送死。而孰知上之功德,休养生息,涵煦于百年之深也。

      修之来此,乐其地僻而事简,又爱其俗之安闲。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,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,俯而听泉。掇幽芳而荫乔木,风霜冰雪,刻露清秀,四时之景,无不可爱。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,而喜与予游也。因为本其山川,道其风俗之美,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,幸生无事之时也。

      夫宣上恩德,以与民共乐,刺史之事也。遂书以名其亭焉。

  • 遣兴

    爱好由来下笔难,一诗千改始心安。
    阿婆还似初笄女,头未梳成不许看。

  • 丑奴儿·夜来酒醒清无梦

    夜来酒醒清无梦,愁倚阑干。露滴轻寒。雨打芙蓉泪不干。
    佳人别后音尘悄,瘦尽难拚。明月无端。已过红楼十二间。

  • 黄州快哉亭记

      江出西陵,始得平地,其流奔放肆大。南合沅、湘 ,北合汉沔,其势益张。至于赤壁之下,波流浸灌,与海相若。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,即其庐之西南为亭,以览观江流之胜,而余兄子瞻名之曰“快哉”。

      盖亭之所见,南北百里,东西一舍。涛澜汹涌,风云开阖。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,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。变化倏忽,动心骇目,不可久视。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,举目而足。西望武昌诸山,冈陵起伏,草木行列,烟消日出。渔夫樵父之舍,皆可指数。此其所以为“快哉”者也。至于长洲之滨,故城之墟。曹孟德、孙仲谋之所睥睨,周瑜、陆逊之所骋骛。其流风遗迹,亦足以称快世俗。

      昔楚襄王从宋玉、景差于兰台之宫,有风飒然至者,王披襟当之,曰:“快哉此风!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?”宋玉曰:“此独大王之雄风耳,庶人安得共之!”玉之言盖有讽焉。夫风无雌雄之异,而人有遇,不遇之变;楚王之所以为乐,与庶人之所以为忧,此则人之变也,而风何与焉?士生于世,使其中不自得,将何往而非病?使其中坦然,不以物伤性,将何适而非快?

     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,窃会计之余功,而自放山水之间,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。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;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,揖西山之白云 ,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!不然,连山绝壑,长林古木,振之以清风,照之以明月,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,乌睹其为快也哉!

     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,赵郡苏辙记。

  • 满江红·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

    落日苍茫,风才定、片帆无力。还记得、眉来眼去,水光山色。倦客不知身近远,佳人已卜归消息。便归来、只是赋行云,襄王客。
    些个事,如何得。知有恨,休重忆。但楚天特地,暮云凝碧。过眼不如人意事,十常八九今头白。笑江州、司马太多情,青衫湿。

  • 赠新平少年

    韩信在淮阴,少年相欺凌。
    屈体若无骨,壮心有所凭。
    一遭龙颜君,啸咤从此兴。
    千金答漂母,万古共嗟称。
    而我竟何为?寒苦坐相仍。
    长风入短袂,内手如怀冰。
    故友不相恤,新交宁见矜?
    摧残槛中虎,羁绁韝上鹰。
    何时腾风云,搏击申所能?

  • 醉太平·讥贪小利者

    夺泥燕口,削铁针头,刮金佛面细搜求:无中觅有。鹌鹑嗉里寻豌豆,鹭鸶腿上劈精肉,蚊子腹内刳脂油。亏老先生下手!

  • 楚吟

    山上离宫宫上楼,楼前宫畔暮江流。
    楚天长短黄昏雨,宋玉无愁亦自愁。

  • 晁错论

      天下之患,最不可为者,名为治平无事,而其实有不测之忧。坐观其变,而不为之所,则恐至於不可救;起而强为之,则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。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,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,以求成大功;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,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。

      天下治平,无故而发大难之端;吾发之,吾能收之,然后有辞於天下。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,使他人任其责,则天下之祸,必集於我。

     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,谋弱山东之诸侯,山东诸侯并起,以诛错为名;而天子不以察,以错为之说。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,不知错有以取之也。

      古之立大事者,不惟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。昔禹之治水,凿龙门,决大河而放之海。方其功之未成也,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;惟能前知其当然,事至不惧,而徐为之图,是以得至於成功。

      夫以七国之强,而骤削之,其为变,岂足怪哉?错不於此时捐其身,为天下当大难之冲,而制吴楚之命,乃为自全之计,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。且夫发七国之难者,谁乎?己欲求其名,安所逃其患。以自将之至危,与居守至安;己为难首,择其至安,而遣天子以其至危,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。

      当此之时,虽无袁盎,错亦未免於祸。何者?己欲居守,而使人主自将。以情而言,天子固已难之矣,而重违其议。是以袁盎之说,得行於其间。使吴楚反,错已身任其危,日夜淬砺,东向而待之,使不至於累其君,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,虽有百盎,可得而间哉?

      嗟夫!世之君子,欲求非常之功,则无务为自全之计。使错自将而讨吴楚,未必无功,惟其欲自固其身,而天子不悦。奸臣得以乘其隙,错之所以自全者,乃其所以自祸欤!

  • 满江红·过汴梁故宫城

    塞马南来,五陵草树无颜色。云气黯,鼓鼙声震,天穿地裂。百二河山俱失险,将军束手无筹策。渐烟尘、飞度九重城,蒙金阙。
    长戈袅,飞鸟绝。原厌肉,川流血。叹人生此际,动成长别。回首玉津春色早,雕栏犹挂当时月,更西来、流水绕城根,空呜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