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文大全

形式:
杂剧 文言文
  • 绝句

    古木阴中系短篷,杖藜扶我过桥东。
    沾衣欲湿杏花雨,吹面不寒杨柳风。

  •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

    犬吠水声中,桃花带露浓。(露浓 一作:雨浓)
    树深时见鹿,溪午不闻钟。
    野竹分青霭,飞泉挂碧峰。
    无人知所去,愁倚两三松。

  • 鹧鸪天·陌上柔桑破嫩芽

    陌上柔桑破嫩芽,东邻蚕种已生些。平冈细草鸣黄犊,斜日寒林点暮鸦。
    山远近,路横斜,青旗沽酒有人家。城中桃李愁风雨,春在溪头荠菜花。

  • 夜雨寄北

    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
    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

  • 书湖阴先生壁

    茅檐长扫净无苔,花木成畦手自栽。
    一水护田将绿绕,两山排闼送青来。 (一水 一作:一手)

  • 春游湖

    双飞燕子几时回?夹岸桃花蘸水开。
    春雨断桥人不渡,小舟撑出柳阴来。(渡 一作:度)

  •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

    黑云翻墨未遮山,白雨跳珠乱入船。
    卷地风来忽吹散,望湖楼下水如天。

  • 点绛唇·感兴

    雨恨云愁,江南依旧称佳丽。水村渔市,一缕孤烟细。
    天际征鸿,遥认行如缀。平生事,此时凝睇,谁会凭栏意。(栏 通:阑)

  • 夜归鹿门山歌

    山寺钟鸣昼已昏,渔梁渡头争渡喧。
    人随沙岸向江村,余亦乘舟归鹿门。
    鹿门月照开烟树,忽到庞公栖隐处。
    岩扉松径长寂寥,惟有幽人自来去。

  • 题李凝幽居

    闲居少邻并,草径入荒园。
    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。
    过桥分野色,移石动云根。
    暂去还来此,幽期不负言。

  • 舟夜书所见

    月黑见渔灯,孤光一点萤。
    微微风簇浪,散作满河星。

  •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

    黑云翻墨未遮山,白雨跳珠乱入船。
    卷地风来忽吹散,望湖楼下水如天。

    放生鱼鳖逐人来,无主荷花到处开。
    水枕能令山俯仰,风船解与月裴回。

    乌菱白芡不论钱,乱系青菰裹绿盘。
    忽忆尝新会灵观,滞留江海得加餐。

    献花游女木兰桡,细雨斜风湿翠翘。
    无限芳洲生杜若,吴儿不识楚辞招。

    未成小隐聊中隐,可得长闲胜暂闲。
    我本无家更安往,故乡无此好湖山。

  • 登泰山记

      泰山之阳,汶水西流;其阴,济水东流。阳谷皆入汶,阴谷皆入济。当其南北分者,古长城也。最高日观峰,在长城南十五里。

     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,自京师乘风雪,历齐河、长清,穿泰山西北谷,越长城之限,至于泰安。是月丁未,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。四十五里,道皆砌石为磴,其级七千有余。泰山正南面有三谷。中谷绕泰安城下,郦道元所谓环水也。余始循以入,道少半,越中岭,复循西谷,遂至其巅。古时登山,循东谷入,道有天门。东谷者,古谓之天门溪水,余所不至也。今所经中岭及山巅,崖限当道者,世皆谓之天门云。道中迷雾冰滑,磴几不可登。及既上,苍山负雪,明烛天南。望晚日照城郭,汶水、徂徕如画,而半山居雾若带然。

      戊申晦,五鼓,与子颍坐日观亭,待日出。大风扬积雪击面。亭东自足下皆云漫。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,山也。极天云一线异色,须臾成五采。日上,正赤如丹,下有红光动摇承之。或曰,此东海也。回视日观以西峰,或得日或否,绛皓驳色,而皆若偻。

      亭西有岱祠,又有碧霞元君祠。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。是日观道中石刻,自唐显庆以来;其远古刻尽漫失。僻不当道者,皆不及往。

      山多石,少土。石苍黑色,多平方,少圜。少杂树,多松,生石罅,皆平顶。冰雪,无瀑水,无鸟兽音迹。至日观数里内无树,而雪与人膝齐。

      桐城姚鼐记。

  • 采莲曲

    荷叶罗裙一色裁,芙蓉向脸两边开。
    乱入池中看不见,闻歌始觉有人来。

  • 石钟山记

      《水经》云:“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。”郦元以为下临深潭,微风鼓浪,水石相搏,声如洪钟。是说也,人常疑之。今以钟磬置水中,虽大风浪不能鸣也,而况石乎!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,得双石于潭上,扣而聆之,南声函胡,北音清越,桴止响腾,余韵徐歇。自以为得之矣。然是说也,余尤疑之。石之铿然有声者,所在皆是也,而此独以钟名,何哉?

     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,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,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,送之至湖口,因得观所谓石钟者。寺僧使小童持斧,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,硿硿焉。余固笑而不信也。至暮夜月明,独与迈乘小舟,至绝壁下。大石侧立千尺,如猛兽奇鬼,森然欲搏人;而山上栖鹘,闻人声亦惊起,磔磔云霄间;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,或曰此鹳鹤也。余方心动欲还,而大声发于水上,噌吰如钟鼓不绝。舟人大恐。徐而察之,则山下皆石穴罅,不知其浅深,微波入焉,涵澹澎湃而为此也。舟回至两山间,将入港口,有大石当中流,可坐百人,空中而多窍,与风水相吞吐,有窾坎镗鞳之声,与向之噌吰者相应,如乐作焉。因笑谓迈曰:“汝识之乎?噌吰者,周景王之无射也;窾坎镗鞳者,魏庄子之歌钟也。古之人不余欺也!”(千尺 一作:千仞)

      事不目见耳闻,而臆断其有无,可乎?郦元之所见闻,殆与余同,而言之不详;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,故莫能知;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。此世所以不传也。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,自以为得其实。余是以记之,盖叹郦元之简,而笑李渤之陋也。

  • 夜书所见

    萧萧梧叶送寒声,江上秋风动客情。
    知有儿童挑促织,夜深篱落一灯明。

  • 客至

    舍南舍北皆春水,但见群鸥日日来。
    花径不曾缘客扫,蓬门今始为君开。
    盘飧市远无兼味,樽酒家贫只旧醅。
    肯与邻翁相对饮,隔篱呼取尽余杯。

  • 宿新市徐公店

    篱落疏疏一径深,树头新绿未成阴。(新绿 一作:花落)
    儿童急走追黄蝶,飞入菜花无处寻。

  • 江畔独步寻花·其五

    黄师塔前江水东,春光懒困倚微风。
    桃花一簇开无主,可爱深红爱浅红?

  • 题临安邸

    山外青山楼外楼,西湖歌舞几时休?
    暖风熏得游人醉,直把杭州作汴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