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文大全

形式:
杂剧 文言文
  • 游金山寺

    我家江水初发源,宦游直送江入海。
    闻道潮头一丈高,天寒尚有沙痕在。
    中泠南畔石盘陀,古来出没随涛波。
    试登绝顶望乡国,江南江北青山多。
    羁愁畏晚寻归楫,山僧苦留看落日。
    微风万顷靴文细,断霞半空鱼尾赤。
    是时江月初生魄,二更月落天深黑。
    江心似有炬火明,飞焰照山栖鸟惊。
    怅然归卧心莫识,非鬼非人竟何物?
    江山如此不归山,江神见怪惊我顽。
    我谢江神岂得已,有田不归如江水。

  • 富人之子

    齐有富人,家累千金。其二子甚愚,其父又不教之。
    一日,艾子谓其父曰:“君之子虽美,而不通世务,他日曷能克其家?”
    父怒曰:“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,岂有不通世务者耶?”
    艾子曰:“不须试之他,但问君之子,所食者米,从何来?若知之,吾当妄言之罪。”
    父遂呼其子问之。其子嘻然笑曰:“吾岂不知此也?每以布囊取来。”
    其父愀然改容曰:“子之愚甚也!彼米不是田中来?”
    艾子曰:“非其父不生其子。”

  • 钱塘六井记

      潮水避钱塘而东击西陵,所从来远矣。沮洳斥卤,化为桑麻之区,而久乃为城邑聚落,凡今州之平陆,皆江之故地。其水苦恶,惟负山凿井,乃得甘泉,而所及不广。唐宰相李公长源始作六井,引西湖水以足民用。其后刺史白公乐天治湖浚井,刻石湖上,至于今赖之。始长源六井,其最大者,在清湖中,为相国井,其西为西井,少西而北为金牛池,又北而西、附城为方井,为白龟池,又北而东至钱塘县治之南为小方井。而金牛之废久矣。嘉祐中,太守沈公文通又于六井之南,绝河而东至美俗坊为南井。出涌金门,并湖而北,有水闸三,注以石沟贯城而东者,南井、相国、方井之所从出也。若西井,则相国之派别者也。而白龟池、小方井,皆为匿沟湖底,无所用闸。此六井之大略也。

      熙宁五年秋,太守陈公述古始至,问民之所病。皆曰:六井不治,民不给于水。南井沟庳而井高,水行地中,率常不应。公曰:嘻,甚矣,吾在此,可使民求水而不得乎。乃命僧仲文、子圭办其事。仲文、子圭又引其徒如正、思坦以自助,凡出力以佐官者二十馀人。于是发沟易甃,完缉罅漏,而相国之水大至,坎满溢流,南注于河,千艘更载,瞬息百斛。以方井为近于浊恶而迁少西,不能五步,而得其故基。父老惊曰:此古方井也。民甲李迁之于此,六十年矣。

      疏涌金池为上中下,使浣衣浴马不及于上池。而列二闸于门外,其一赴三池而决之河,其一纳之石槛,比竹为五管以出之,并河而东,绝三桥以入于石沟,注于南井。水之所从来高,则南井常厌水矣。凡为水闸四,皆垣墙扃鐍以护之。

      明年春,六井毕修,而岁适大旱,自江淮至浙右井皆竭,民至以罂缶贮水相饷如酒醴。而钱塘之民肩足所任,舟楫所及,南出龙山,北至长河盐官海上,皆以饮牛马,给沐浴。方是时,汲者皆诵佛以祝公。余以为水者,人之所甚急,而旱至于井竭,非岁之所常有也。以其不常有,而忽其所甚急,此天下之通患也,岂独水哉。故详其语以告后之人,使虽至于久远废坏而犹有考也。

  • 洞仙歌·冰肌玉骨

    仆七岁时,见眉州老尼,姓朱,忘其名,年九十岁。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,一日大热,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,作一词,朱具能记之。今四十年,朱已死久矣,人无知此词者,但记其首两句,暇日寻味,岂《洞仙歌》令乎?乃为足之云。

    冰肌玉骨,自清凉无汗。水殿风来暗香满。绣帘开,一点明月窥人,人未寝,欹枕钗横鬓乱。
    起来携素手,庭户无声,时见疏星渡河汉。试问夜如何?夜已三更,金波淡,玉绳低转。但屈指西风几时来,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。

  • 木兰花令·元宵似是欢游好

    元宵似是欢游好。何况公庭民讼少。万家游赏上春台,十里神仙迷海岛。
    平原不似高阳傲。促席雍容陪语笑。坐中有客最多情,不惜玉山拚醉倒。

  • 沁园春·情若连环

    情若连环,恨如流水,甚时是休。也不须惊怪,沈郎易瘦,也不须惊怪,潘鬓先愁。总是难禁,许多魔难,奈好事教人不自由。空追想,念前欢杳杳,后会悠悠。
    凝眸,悔上层楼,谩惹起、新愁压旧愁。向彩笺写遍,相思字了,重重封卷,密寄书邮。料到伊行,时时开看,一看一回和泪收。须知道,这般病染,两处心头。

  • 永遇乐·长忆别时

    孙巨源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,坐别于景疏楼上。既而与余会于润州,至楚州乃别。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,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,作此词以寄巨源。

    长忆别时,景疏楼上,明月如水。美酒清歌,留连不住,月随人千里。别来三度,孤光又满,冷落共谁同醉?卷珠帘、凄然顾影,共伊到明无寐。
    今朝有客,来从濉上,能道使君深意。凭仗清淮,分明到海,中有相思泪。而今何在?西垣清禁,夜永露华侵被。此时看、回廊晓月,也应暗记。

  • 西江月·咏梅

    马趁香微路远,沙笼月淡烟斜。渡波清彻映妍华。倒绿枝寒凤挂。
    挂凤寒枝绿倒,华妍映彻清波。渡斜烟淡月笼沙。远路微香趁马。

  • 卜算子·黄州定慧院寓居作

    缺月挂疏桐,漏断人初静。谁见幽人独往来,缥缈孤鸿影。(谁见 一作:时见)
    惊起却回头,有恨无人省。拣尽寒枝不肯栖,寂寞沙洲冷。

  • 望海楼晚景

    横风吹雨入楼斜,壮观应须好句夸。
    雨过潮平江海碧,电光时掣紫金蛇。

  •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

    山苍苍,水茫茫,大孤小孤江中央。
    崖崩路绝猿鸟去,惟有乔木搀天长。
    客舟何处来,棹歌中流声抑扬。
    沙平风软望不到,孤山久与船低昂。
    峨峨两烟鬟,晓镜开新妆。
    舟中贾客莫漫狂,小姑前年嫁彭郎。

  • 送顿起

    客路相逢难,为乐常不足。
    临行挽衫袖,更尝折残菊。
    酒阑不忍去,共接一寸烛。
    留君终无穷,归驾不免促。
    岱宗已在眼,一往继前躅。
    佳人亦何念,凄断阳关曲。
    天门四十里,夜看扶桑浴。
    回头望彭城,大海浮一粟。
    故人在其下,尘土相豗蹴。
    惟有黄楼诗,千古配淇澳。

  • 观潮

    庐山烟雨浙江潮,未至千般恨不消。
    到得还来别无事,庐山烟雨浙江潮。

  • 一斛珠·洛城春晚

    洛城春晚。垂杨乱掩红楼半。小池轻浪纹如篆。烛下花前,曾醉离歌宴。
    自惜风流云雨散。关山有限情无限。待君重见寻芳伴。为说相思,目断西楼燕。

  • 渔家傲·七夕

    皎皎牵牛河汉女,盈盈临水无由语。望断碧云空日暮,无寻处,梦回芳草生春浦。
    鸟散馀花纷似雨,汀洲蘋老香风度。明月多情来照户,但揽取,清光长送人归去。

  • 蝶恋花·昨夜秋风来万里

    昨夜秋风来万里。月上屏帏,冷透人衣袂。有客抱衾愁不寐。那堪玉漏长如岁。
    羁舍留连归计未。梦断魂销,一枕相思泪。衣带渐宽无别意。新书报我添憔悴。

  •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

    参横斗转欲三更,苦雨终风也解晴。
    云散月明谁点缀?天容海色本澄清。
    空余鲁叟乘桴意,粗识轩辕奏乐声。
    九死南荒吾不恨,兹游奇绝冠平生。

  • 游沙湖

     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,亦曰螺师店。予买田其间,因往相田,得疾。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,遂往求疗。安常虽聋,而颖悟绝人,以纸画字,书不数字,辄深了人意。余戏之曰:“余以手为口,君以眼为耳,皆一时异人也。”

      疾愈,与之同游清泉寺。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,有王逸少洗笔泉,水极甘,下临兰溪,溪水西流。余作歌云:“山下兰芽短浸溪,松间沙路净无泥,萧萧暮雨子规啼。谁道人生无再少?门前流水尚能西!休将白发唱黄鸡。”是日剧饮而归。

  • 定风波·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

   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,姓宇文氏,眉目娟丽,善应对,家世住京师。定国南迁归,余问柔:“广南风土, 应是不好?”柔对曰:“此心安处,便是吾乡。”因为缀词云。

    常羡人间琢玉郎,天应乞与点酥娘。尽道清歌传皓齿,风起,雪飞炎海变清凉。(天应乞与 一作:天教分付; 尽道 一作:自作)
    万里归来颜愈少。微笑,笑时犹带岭梅香。试问岭南应不好,却道:此心安处是吾乡。

  • 方山子传

      方山子,光、黄间隐人也。少时慕朱家、郭解为人,闾里之侠皆宗之。稍壮,折节读书,欲以此驰骋当世,然终不遇。晚乃遁于光、黄间,曰岐亭。庵居蔬食,不与世相闻;弃车马,毁冠服,徒步往来山中,人莫识也。见其所著帽,方耸而高,曰:“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?”因谓之方山子。

      余谪居于黄,过岐亭,适见焉。曰:“呜呼!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,何为而在此?”方山子亦矍然,问余所以至此者,余告之故。俯而不答,仰而笑,呼余宿其家。环堵萧然,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。

      余既耸然异之,独念方山子少时,使酒好剑,用财如粪土。前十有九年,余在岐山,见方山子从两骑,挟二矢,游西山。鹊起于前,使骑逐而射之,不获。方山子怒马独出,一发得之。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,自谓一世豪士。今几日耳,精悍之色,犹见于眉间,而岂山中之人哉?

     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,当得官。使从事于其间,今已显闻。而其家在洛阳,园宅壮丽,与公侯等。河北有田,岁得帛千匹,亦足以富乐。皆弃不取,独来穷山中,此岂无得而然哉?

      余闻光、黄间多异人,往往佯狂垢污,不可得而见,方山子傥见之欤?